项目背景

目前,电力生产场景复杂,传统监管难以实时监测安全隐患。国家能源集团河南某电厂为响应安全生产政策、提升管理效能,引入智能巡检大模型技术。从人员违规、环境风险,作业流程到设备作业不规范等实现智能巡检,对威胁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的诸多隐患,实现全时段、全场景安全管控,通过视频AI智能识别告警,推动电力生产向智能化、精细化安全管理转型。
项目痛点
人工监管漏洞大:电力生产场景复杂,靠人工巡检难全时段、全区域覆盖,人员未规范防护、睡岗等隐患易漏检,难以及时阻止危险。
风险识别效率低:传统方式面对火焰、烟雾、设备异常等复杂风险,识别慢、误判率高,难快速响应处置,增加事故发生概率。
作业协同管控难:多设备/区域作业时信息断层,易因协同疏漏引发安全问题。
技术方案

本项目通过接入厂区原有的摄像机以及传感器设备,24小时采集图像及设备温度数据,消除数据采集盲区;依托电力场景定制多模态算法模型,精准识别地面积油、设备异常、火焰烟雾等隐患,实时分析作业状态并标注风险等级,同步通过平台更新设备状态、区域隔离情况,形成“识别-告警-处置-复盘”闭环,高效解决隐患识别、风险响应与协同管控问题。此外,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下列算法部署。

部分算法如下:
1、漏水识别:系统通过检测画面中是否出现漏水(多模态)、漏油现象,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。

2、翻越皮带检测:系统检测画面中是否有人员违规翻越皮带,对违规情况进行报警。

3、未戴口罩识别:自动识别进入作业区域人员口罩的佩戴情况,对违规情况进行报警。

4、孔洞区域,无警示标识区域:检测画面中是否有孔洞且无警示标识区域,对画面下出现无警戒标识情况进行报警。

5、人字梯、无人扶梯告警:检测画面中是否有人员在进行人字梯登高作业且无人扶梯,对违规情况进行报警。

方案价值
方案通过全场景智能AI巡检,消除隐患识别盲区,大幅降低地面积油、设备异常等风险漏判率,筑牢电力生产安全防线,缩短风险响应时效,减少事故发生率,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,同时积累的风险数据可为安全策略优化提供支撑,助力企业向智能化、精细化安全管理转型。